首頁
1
最新消息
2
醫療保健
3
藥品放冰箱助「保鮮」?藥師:更容易受潮4
昕旂醫療用品社 744 台南市新市區光華街5之9號1樓
(中央社台北25日電)一名64歲王先生,20多年來力拼事業,每天工作近15小時,幾乎沒時間運動,某天醒來突然發現右眼一片模糊,原本以為只是眼睛疲勞,卻遲遲不見好轉,就醫發現視力只剩0.2。 每天拼工作卻忘了注意飲食、運動,當心三高上身引發「眼中風」,嚴重甚至有失明危險。收治患者的新光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鄭成國今天受訪時說,該名患者因工作勞累,加上運動量不足,早已罹患高血壓卻不自知,視力模糊就是高血壓引起的「中央視網膜靜脈阻塞」,也就是俗稱「眼中風」。鄭成國指出,患者就醫時視網膜已出現水腫,才會導致視野如充滿霧氣一般「伸手不見五指」,經過多年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治療,視力已回復至1.0。鄭成國表示,眼中風好發於50歲以上且有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「三高」族群,臨床觀察發現,有超過6成眼中風患者同時有高血壓,3成合併有膽固醇血過高問題,另有將近1成6有糖尿病,多數患者常以為突來的視力模糊只是老花加重,不以為意而延誤就醫。他說,「視網膜靜脈阻塞」是眼中風患者中最常見的狀況,患者因眼內動脈硬化壓迫到靜脈造成阻塞,進而發生出血、缺氧或水腫,一旦水腫或出血位置擴及黃斑部,就會導致視野瞬間模糊,甚至有失明風險。 眼睛爆血絲就是眼中風徵兆?鄭成國表示,這是錯誤觀念,視網膜在眼球後方內壁,肉眼根本看不見,且發病前不僅沒有疼痛感,發病後眼睛既不會泛紅也不會紅腫,幾乎看不出異狀。鄭成國說,在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和類固醇,是目前所知療效較佳的治療方式,健保也已納入給付,越早治療效果越好。 預防眼中風,鄭成國呼籲,除應避免吸菸、喝酒等三高因子,工作之餘也應多多運動,降低動脈硬化程度,如已是三高患者,除了例行偵測三高病情,一旦發生視力問題,就應儘速就醫。(記者張茗喧報導) http://www.syusinci.url.tw/hot_202596.html 眼睛業障重!這3種人當心一覺醒來「眼中風」 2024-01-10 2025-01-10
昕旂醫療用品社 744 台南市新市區光華街5之9號1樓 http://www.syusinci.url.tw/hot_202596.html
昕旂醫療用品社 744 台南市新市區光華街5之9號1樓 http://www.syusinci.url.tw/hot_202596.html
https://schema.org/EventMovedOnline https://schema.org/OfflineEventAttendanceMode
2024-01-10 http://schema.org/InStock TWD 0 http://www.syusinci.url.tw/hot_202596.html
http://www.syusinci.url.tw/ 昕旂醫療用品社

昕旂醫療用品社慶官網上線! 商品有任何問題,歡迎洽詢規格貨量 LINE@ 0968-750583

(中央社台北11日電)氣候潮溼,不少人認為藥品放冰箱更能保鮮,藥師孫淑慧表示,除非藥品說明書特別要求放冰箱保存,否則恐讓藥品受潮得更快,不只藥效可能受影響,還可能產生毒性或化學變化。



看完醫生拿了藥,究竟放哪好?不少人會選擇放進冰箱認為能夠「保鮮」,但藥師卻表示這是錯誤觀念。

亞東醫院藥劑部主任孫淑慧表示,夏天潮溼、悶熱,是藥物最容易受潮變質的季節,一旦發現藥品顏色改變,從顆粒狀變一沱,甚至變粉狀,切記別再食用。

不少民眾認為只要放進冰箱冷藏甚至冷凍,就能加強保鮮、降低受潮情況,這是錯誤觀念,孫淑慧說,冰箱濕氣重,放進冰箱保存反而更容易受潮。


孫淑慧指出,一般藥品只要存放於室溫下,注意避免陽光直射、別放在濕熱環境如浴室、廚房等,除非藥袋、容器上有特別標示要冷藏,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、少數眼藥水或肛門栓劑;存放位置方面,應存放於兒童不易取得的地方,避免孩童當糖果誤食。


此外,藥品最好不要分裝,盡量保持原包裝完整,確保藥品品質、避免影響效用,保留完整包裝容器、藥袋或藥品說明書,注意保存期限。


孫淑慧提醒,坊間不少診所開藥時會將藥物分裝,建議最長只能保存6個月,不少民眾替家中長輩把藥品分裝置塑膠藥盒時,盡量一週放一次,切勿一次放太多,避免藥品受潮變質。


孫淑慧說,藥品如受潮、變質,不只藥效可能受影響,也可能產生毒性或化學變化。


假使家中有剩下、過期藥品應如何處理?食藥署表示,先將剩餘藥水倒入夾鏈袋、藥品也從鋁箔包裝中取出,倒入夾鏈袋,放入泡完的茶葉、咖啡渣或用過的擦手紙,將夾鏈袋密封隨一般垃圾清除。


不過,孫淑慧呼籲,有基因毒性藥品如化療藥物、荷爾蒙、少數抗生素,則應拿回原醫療院所依「醫療廢棄物」處理,切勿倒水槽、丟垃圾桶,否則可能流入土壤、水源,若不慎吃下肚恐影響染色體,增加致癌危險。